稅收籌劃-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及防范方法,稅收籌劃會遇到哪些風險
編輯:周研樂 | 發布時間:2024-06-11 15:34:00| 瀏覽:6388
稅收籌劃-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及防范方法
稅收籌劃-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及防范方法。企業如果有開展稅收籌劃的需求,就有必要明確稅收籌劃應遵守的一系列原則,并確保籌劃活動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進行。雖然很重要,但同時也需注意一些問題。在本文中,我們將對此進行具體說明。
企業稅收籌劃可能遇到的風險:
1、稅收籌劃基礎不穩
中小企業開展稅收籌劃,需要良好的基礎條件。稅收籌劃基礎是指企業的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的認識程度,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企業涉稅誠信等方面的基礎條件。如果中小企業管理決策層對稅收籌劃不了解、不重視、甚至認為稅收籌劃就是搞關系、找路子、鉆空子、少納稅;或是企業會計核算不健全,賬證不完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甚至企業還有偷逃稅款的前科,或違反稅法記錄較多等等,造成稅收籌劃基礎極不穩固,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稅收籌劃,其風險性極強。這是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最主要的風險。
2、稅收政策變化
稅收政策變化是指國家稅收法規時效的不確定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稅收政策總是要作出相應的變更,以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稅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對較短的時效性。稅收籌劃是事前籌劃,每一項稅收籌劃從最初的項目選擇到最終獲得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而在此期間,如果稅收政策發生變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據原稅收政策設計的稅收籌劃方案,由合法方案變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變成不合理方案,從而導致稅收籌劃的風險。
3、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
稅收籌劃與避稅本質上的區別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圖的,但現實中這種合法性還需要稅務行政執法部門的確認。在確認過程中,客觀上存在由于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從而導致稅收籌劃失敗的風險。因為無論哪一種稅,稅法都在納稅范圍上,都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只要稅法未明確的行為,稅務機關就有權根據自身判斷認定是否為應納稅行為,加上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和其他因素影響,稅收政策執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其結果是:企業合法的稅收籌劃行為,可能由于稅務行政執法偏差導致稅收籌劃方案成為一紙空文,或被認為是惡意避稅或偷稅行為而加以處罰;或將企業本屬于明顯違反稅法的稅收籌劃行為暫且放任不管,使企業對稅收籌劃產生錯覺,為以后產生更大的稅收籌劃風險埋下隱患。
4、稅收籌劃目的不明確
稅收籌劃活動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稅后利潤最大化也只是稅收籌劃的階段性目標,而實現納稅人的企業價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終目標。因此稅收籌劃要服務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為實現企業戰略管理目標服務。如果企業稅收籌劃方法不符合生產經營的客觀要求,稅負抑減效應行之過度而擾亂了企業正常的經營理財秩序,那么將導致企業內在經營機制的紊亂,最終將招致企業更大的潛在損失風險的發生。稅收籌劃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其中顯性成本是指開展該項稅收籌劃所發生的全部實際成本費用它已在稅收籌劃方案中予以考慮。
企業稅務籌劃的防范方法:
1、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存貨計價方法不同,企業營業成本就不同,從而影響應稅利潤,進而影響所得稅。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存貨計價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等不同方法。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納稅的影響是不同的,采用何種方法為佳,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應選擇后進先出法對存貨計價,這種方法符合穩健性原則的要求,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銷貨成本提高,從而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稅后利潤;在物價持續下降時,應選擇先進先出法來計價,可以使期末存貨價值較低,銷貨成本增加,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達到“節稅”目的;而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宜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可以避免因各期利潤變動造成企業各期應稅所得上下波動而增加企業安排資金的難度。
2、折舊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由于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當期成本、費用的大小,利潤的高低和應納所得稅的多少,因此,折舊方法的選擇、折舊的計算就顯得尤為重要。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等,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如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可使得在資產使用前期提取的折舊較多,使得企業少納所得稅,起到推遲納稅時間和隱性減稅的作用。延緩納稅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從國家取得了一筆無息貸款,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
在計算折舊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殘值和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由于新的會計制度及稅法對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沒有做出具體的規定,這樣企業便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對企業有利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來計提折舊,以此達到節稅及企業的其他理財目的。對于處于正常生產經營期且未享有稅收優惠待遇的企業來說,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后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3、費用列支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對費用列支,稅收籌劃的指導思想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減少應交所得稅和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
以上是關于“稅收籌劃-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及防范方法”的相關介紹,如果有需要辦理相關業務,歡迎咨詢企銘星在線客服。
稅收籌劃會遇到哪些風險
1、【法律分析】稅收籌劃基礎不穩。中小企業開展稅收籌劃,需要良好的基礎條件。稅收籌劃基礎是指企業的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的認識程度,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企業涉稅誠信等方面的基礎條件。如果中小企業管理決策層對稅收籌劃不了解、不重視、甚至認為稅收籌劃就是搞關系、找路子、鉆空子。
2、稅收籌劃的風險主要有政策性風險和經營性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著各種經營性風險。這些經營性風險也影響企業的稅收籌劃效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
3、稅收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法規變動風險、經濟波動風險、經營損益風險以及籌劃方案認可風險。稅收籌劃是一種預先的規劃和安排,其基礎是現有的稅收法規。然而,稅收法規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就會給稅收籌劃帶來風險。例如,企業根據當前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但如果政策在未來發生變化,籌劃方案可能。
4、稅收籌劃的風險主要有政策性風險和經營性風險。政策性風險主要是指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由于籌劃方案與現行的稅法政策和規定沖突,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出或承擔法律責任,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的風險。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稅收政策也在調整。因此,政府的稅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對較短的時效性。在市場。
5、稅收籌劃風險主要包括稅收政策風險、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的風險、稅收籌劃基礎不穩、籌劃方案不嚴謹帶來的風險。稅收政策風險。主要是納稅人在籌劃時因錯誤選擇稅收政策或因稅收政策發生變化導致納稅人選擇的時機不當所帶來的籌劃風險。2、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的風險。主要是稅法不完善或稅務人員執行稅法不當。
6、稅收政策不穩定導致的風險 我國稅收政策經常有新的補充和調整,這一方面為企業稅收籌劃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又給企業帶來風險。在籌劃期間如稅收政策發生變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據原有稅收政策設計的籌劃方案,由合法變成不合法,由合理變成不合理,從而產生籌劃風險。2、法律層次低導致的風險 稅收籌劃的過程。
7、稅收籌劃風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法律風險:這是指企業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與法律相關的不確定性風險。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確保其籌劃方案不違反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否則可能面臨補繳稅款、罰款等法律風險。解釋: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時,往往會尋求稅收優惠政策或者特殊稅務處理方式。然而,如果對。
8、因此,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經常會遇到一些來自基層稅務行政執法機關的觀念沖突與行為障礙,這樣的實例媒體上披露的不少,實踐中也是屢見不鮮。 此外,稅收籌劃還面臨著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如對企業的情況沒有全面比較和分析,導致籌劃成本大于籌劃成果;籌劃方向與企業總體目標不一致的風險,從表面上看有成果,而。
企銘星企服整理與本文相關的熱門搜索詞
1、論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及防范
2、淺談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防范
3、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及防范研究畢業論文
4、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5、企業如何做好稅收籌劃風險防范工作
6、稅收籌劃面臨哪些風險并如何規避風險
7、企業稅收籌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方法
8、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及其防范
9、企業稅收籌劃問題
10、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與防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