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補稅退稅”通過手機、網頁、郵遞等方式均可辦理,補繳稅 退稅
編輯:祁然琴 | 發布時間:2024-06-12 02:24:58| 瀏覽:6282
一文看懂“補稅退稅”通過手機、網頁、郵遞等方式均可辦理
我國個稅首次年度匯算開啟——
一文看懂“補稅退稅”
通過手機、網頁、郵遞等方式均可辦理
“退了三千多塊錢的稅,幸福指數爆棚”“一頓操作下來,發現不用退也不用補”“看朋友曬退稅,我也去弄了下,發現要補一千多”……這幾天,“你辦稅了嗎?”成為朋友間打招呼的常用語。4月10日,隨著北京、天津、河北開通使用手機個稅App、網頁端等遠程辦理渠道,全國除湖北省以外地區納稅人均可通過手機、網頁、郵遞等方式輕松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申報事項。
這是我國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匯算,如果平時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可以通過年度匯算“多退少補”。為什么要在月度預繳后進行年度匯算?這項政策如何讓納稅人收獲個稅改革紅利?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
關鍵詞:公平
——充分發揮個稅的收入分配調節作用
通俗來講,個稅年度匯算就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的“綜合所得”合并后,按年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減除納稅年度已預繳的稅款,計算出應退或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并進行稅款結算。說得更直白些,就是按照全年“綜合所得”計算年度應繳個稅,算出與已預繳稅款的差額,多退少補。其中,“綜合所得”共包括四項: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事實上,實行年度匯算是我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的重要體現。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個人所得稅法,將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升至每月5000元,增加了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并首次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征收模式,明確納稅人按照“按月按次預繳、年度終了清算”的方式履行納稅義務。
“之前的個人所得稅是分類征收模式,即按個人收入性質分類進行納稅。改革后,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四類由原來按分類按月或按次繳納個稅的收入改為綜合征收,其他收入還是按照分類征收,這就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征收模式。”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樊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原來的分類征收到現在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這種征收模式的變化最主要的特點是更加體現公平,有利于平衡不同收入項目間的稅負,更好地發揮個稅的收入分配調節作用。“分類征收模式下,上述四類收入由于計稅方式不同,就存在稅負不一樣的情況,綜合后適用計稅方式相同。”樊勇進一步解釋說。
此外,個稅年度匯算可以全面落實各項稅前扣除政策。“很多人平時可能沒及時申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以及大病醫療等年度結束才能確定金額的扣除項目,通過年度匯算就可以填寫這些信息來享受個稅的稅前扣除,從而減輕稅收負擔,體現稅收公平原則。”樊勇表示,年度匯算給了納稅人“查遺補漏”的機會,確保其充分享受改革紅利。從這個角度看,年度匯算是個稅改革紅利集中體現的方式,能讓很多納稅人受益。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認為,開展個稅年度匯算將通過落實稅收公平原則夯實稅收“中國之治”的根基,促進國家與納稅人之間,以及納稅人與納稅人之間的公平,讓廣大中低收入階層的“獲得感”更強。
關鍵詞:貼心
——便利到位的服務讓納稅人真受益
“操作真的非常便利。”日前,浙江省開化縣的林老師通過個人所得稅App很快完成自主申報,退稅上千元。
感受到這種便捷和實惠的不只林老師。“受惠于個稅改革,我們公司2000多名員工的稅收負擔比2018年少了200萬元。”在廣東超訊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桂臣看來,個稅改革不僅釋放了真金白銀,個稅App也是個省時省力的“法寶”。“個稅App可以查詢本人納稅情況和以前部分扣除信息,如果沒這個功能,需要一項項手動輸入收入、扣除等信息,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強度,現在只要手指一點,收入信息自動代入申報系統,員工只需要核對確認就行了,十分便捷。”陳桂臣說。
如何讓居民個人充分享受到個稅改革的紅利?樊勇認為,稅務機關努力為納稅人創造更便利辦稅條件的同時,納稅人也要更多地了解個人所得稅法,了解匯算操作等稅務知識。
首次個稅年度匯算期間,恰逢以“減稅費優服務 助復產促發展”為主題的第29個全國稅收宣傳月在全國開展,稅務部門采取多項舉措,方便納稅人快速便捷辦理匯算,進一步增強納稅人的獲得感。由于年度匯算人數眾多,為便于納稅人有序錯峰、高效準確辦理,各地稅務機關對為期4個月的年度匯算期進行了統籌安排,并通知各扣繳單位辦理時間段,提供了辦稅指南、操作視頻等資料,確保納稅人依法應享盡享應有權利。
各地稅務部門借助熱線電話、微信視頻、釘釘網課、抖音直播等廣泛開展個稅年度匯算政策輔導和操作培訓,大力推行“非接觸式”辦稅的貼心服務,通過優化個人所得稅App、完善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等信息化平臺拓寬服務渠道,確保納稅人懂操作、會申報、真受益。
關鍵詞:誠信
——維護好公平公正的稅收經濟秩序
既然是“多退少補”,自然是有人能收到退稅福利,也有些收入高的納稅人需要補繳稅款。在實踐中,有少數納稅人或因誤信非官方的“退稅攻略”而填報了錯誤的信息,或主動在填報數額上“動了手腳”。對此,稅務部門提醒,納稅人未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通過填報虛假信息、提供虛假資料騙取退稅或申報享受稅收優惠,以及不配合稅務檢查、虛假承諾等行為,不僅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而且可能會對個人信用產生影響。
其實,在補繳稅款方面也有相應的紅利——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負擔、給予納稅人充分的稅收優惠,綜合所得年收入合計不超過12萬元以及應補繳稅額不超過400元的納稅人,屬于免予匯算情形,無須辦理年度匯算也無須補稅。
記者了解到,如果納稅人需要退稅,那么是否辦理年度匯算退稅是納稅人的權利,無須承擔任何責任。而不符合免予匯算情形、需要補稅的納稅人如果到匯算期結束(2020年6月30日)仍沒有依法如實辦理年度匯算的,則要承擔相關責任。
樊勇介紹,需要進行補繳稅款而不按時補繳的,稅務機關可以按照稅收征管法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并加收滯納金,還可以對納稅義務人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對此,納稅人應給予重視。事實上,去年下發的《關于加強個人所得稅納稅信用建設的通知》就明確提出全面實施個人所得稅申報信用承諾制,納稅人需對填報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作出承諾,承諾的履行情況納入個人納稅信用記錄。
湯繼強指出,維護好公平公正的稅收經濟秩序,加強個人所得稅納稅信用建設是其中應有之義,建立健全個人所得稅納稅信用記錄,能夠有效引導納稅人誠信納稅,公平享受減稅紅利,讓我國公民信用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補繳稅 退稅
1、單位登陸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進入單位用戶登錄入口,使用單位數字證書進入網上申報系統; 2、單位通過“申報業務管理”中的“單位月報補繳”模塊查詢單位需補繳月份,點擊“月報補繳申報確認”并打印《北京市社會保險費補繳銀行繳費單》; 3、網上申報月報補繳提交成功后,只可以通過當天晚上銀行批扣。
2、法律分析:補繳流程: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的,由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在單位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補繳手續;2.以個人身份補繳的,按屬地原則,在現戶籍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補繳手續。3.市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對此進行審核備案。二、補繳條件:企業職工中仍與單位存續勞動關系、未到。
3、當社保出現斷繳時,通常有這三種補繳方式:社保局補繳:直接去社保局辦理補繳,既可以補繳城鎮職工社保,也可以補繳城鎮居民社保,但這僅限本地人辦理。單位補繳:可以選擇讓單位幫你補繳,前提是單位愿意幫你申請補繳。中介代繳:選擇一個合適的社保代理機構為你繳納,是最直接最省心的補繳辦法,但繳納的。
4、養老保險個人補交的方法如下:個人應填寫補繳承諾書和申辦單,同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后,向存檔機構提出補繳申請;2、存檔機構應于每月25日前初審。通過后,對于補繳時在存檔機構正常和非正常繳費的人員要分別填寫補繳明細表和匯總表,并附相關證明材料一并上報所屬區縣社保經辦機構審批;3、社保經辦機構。
5、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用人單位需要主動申請為職工補繳應參保未參保工作時間的社會保險費。這通常包括因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產生的補繳(含繳費基數調高)等業務,以及辦理政策性補繳等特殊情形。2、用人單位需要填寫《社會保險費補繳申請表》并加蓋公章,同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這些證明材料可能包括職工。
6、補交醫保的流程:在當事人是指社保中的職工醫療保險,并且當地有相應的補繳政策的前提下,補繳時應帶上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戶口本、社保卡以及具體政策中要求攜帶的其他證明資料(如:勞動合同等);2、在當事人是指城鎮(農村)居民醫療保險的前提下,該項是以戶為單位,在參保年限內一次性繳納并。
7、社保如何補繳補繳條件補繳社保,一般是針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參保(補繳)。男60歲以下,女50歲以下。社保滿15年,可不必補繳。二、補繳時效根據《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
8、用人單位通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或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下卸用人單位及職工相關參保信息導入本地《社會保險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子系統》;2、用人單位通過《社會保險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子系統》錄入社保補繳明細;3、用人單位補繳錄入完成,導出社保補繳報盤文件并打印出《社會保險補繳明細表》、《基本醫療保險補繳。
企銘星企服整理與本文相關的熱門搜索詞
1、補稅退稅操作
2、補稅退稅百度經驗
3、補退稅流程
4、補退稅怎么操作
5、補退稅額在哪里交
6、補稅退稅是什么意思
7、補退稅app
8、退補稅怎么申請
9、如何辦理補稅退稅
10、如何補稅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