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的涉稅風險
編輯:馬若 | 發布時間:2024-06-06 09:59:52| 瀏覽:5491
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
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是指在會計期末時,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其他原因,尚未收到的款項總額。計算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通常遵循以下步驟:
1. 確定期初余額:查閱上一會計期末的財務報表,找到應收賬款的期初余額。
2. 加上本期增加額:統計本會計期間內,因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而增加的應收賬款總額。這通常來自銷售日記賬或其他相關記錄。
3. 減去本期減少額:從期初余額和本期增加額的合計中減去本期內已經收回的款項(包括收到的現金和轉為其他賬戶的金額,如壞賬準備等),以及本期內的銷售折扣、銷售退回和抹賬等。
4. 調整賬項:如果有必要,還需要對應收賬款進行調整,比如壞賬準備的增減、匯率變動影響等。
5. 計算期末余額:將期初余額加上本期增加額,再減去本期減少額和調整賬項,得出的數值即為期末應收賬款余額。
公式表示為:
應收賬款期末余額 = 期初余額 + 本期銷售增加額 - 本期收款額 - 本期折扣與退貨額 ± 調整額
拓展知識:
應收賬款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應收賬款管理可以幫助企業維持良好的現金流,降低壞賬風險。企業通常會采取一些措施來管理應收賬款,如設定信用政策、進行信用評估、定期審查客戶信用狀況、采取適當的催收措施等。此外,企業還會使用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一指標來衡量應收賬款的回收效率,即在一定時期內,應收賬款的回收次數。高周轉率通常意味著企業的資金回收速度快,現金流狀況良好。
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的涉稅風險
1、其他應收款長時間掛賬,分別不同的款項內容,存在以下風險:對其他單位或個人的借款,涉及繳納增值稅。2、對自然人股東個人借款超期未歸還,視同對股東個人的股息紅利分配交納20%個稅。3、對員工個人借款超期未歸還且用于購買房屋或其他,視同工資薪金發放交納個稅。預付賬款,需根據形成的原因,做出不。
2、其他應收款長時間掛賬,分別不同的款項內容,存在以下風險:對其他單位或個人的借款,涉及繳納增值稅。2、對自然人股東個人借款超期未歸還,視同對股東個人的股息紅利分配交納20%個稅。3、對員工個人借款超期未歸還且用于購買房屋或其他,視同工資薪金發放交納個稅。預付賬款,需根據形成的原因,做出不。
3、其他應收款的涉稅風險有哪些答:增值稅及附加稅費《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視同銷售服務,但用于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
4、股東借款,跨年度不還。有被依照股息紅利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風險。財稅2003 158號 2、關聯公司間無償借款的風險:依財稅2016 36號文第14條規定,單位或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于公益事業或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視同銷售。計征增值稅的風險.隨之要計征附加稅 。
5、“其他應收款”科目掛賬的金額過大,另一個主要的涉稅風險就是會被稅局視同向企業股東“分配股息紅利”或視同向員工“發放工資薪金所得”,要被征收個人所得稅。一般來說,企業向股東借出資金超過一定金額,而且長期掛賬,該筆資金又未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稅局就可以將那筆借款視同為企業向股東分配。
6、最主要的還是個人借款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如股東借款超1年按分紅納稅,公司員工借款跨年不還按工資納稅等。還有就是公司將資金借給其它公司無償使用,同時公司又有銀行貸款,可能有部分借款利息不能稅前扣除。如公司沒有對外借款,則可能需要對外借款收取利息的問題,涉及營業稅及合同印花稅,企業所得稅等。
7、情形一:個人借款掛賬。 部分企業無償為股東等個人提供借款,并通過“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我提醒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158號)規定:“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的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
8、其他應收款——主要是反映企業尚未收回的的其他應收款項。但不包含以下款項(如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以外的其他各種應收或暫付)。其他應收款主要包含:應收的幾種特別款項,例如:罰款、賠款、補貼等;2、應收出租包裝物的押金;3、應向員工收取的墊付款項,包含墊付的醫藥費等;4、公司的備用。
企銘星企服整理與本文相關的熱門搜索詞
1、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公式
2、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例題
3、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舉個例子
4、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核銷,轉回
5、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怎么計算的
6、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怎么處理
7、應收賬款壞賬處理會計分錄
8、應收賬款確認無法收回分錄
9、應收賬款收不回來了怎么銷賬
10、應收賬款周轉天數